2025年11月14日,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430,简称 “杭氧股份”)发布公告,拟作为有限合伙人,与其他6方主体共同投资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产业基金杭州国岭源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暂定名)。该基金共由7方主体联合发起,分别为杭氧股份、杭州热电、国佑资产、新能源投发、资向企管、国佑慧通以及岭光科创。其中,杭氧股份以自有资金认缴2亿元,占基金总认缴规模的20%。
投资方向为聚焦工业气体、低温深冷技术、可控核聚变、创新型能源动力装备四大领域,与杭氧股份主业深度协同,且杭州资本已承诺通过优先购买权等方式避免同业竞争。目前基金处于筹备阶段,合伙协议待杭州热电股东会审议通过后生效,尚需完成工商登记与基金业协会备案方可运作,存在设立进度、出资及投资收益不确定性等风险。
一、杭氧股份:深冷技术龙头的主业根基与聚变布局
杭氧股份的历史可追溯至1917年创立的浙江陆军一师军械修理工场,1950年正式建厂(8月1日为建厂纪念日),2002年改制为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2430),2022年更名为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球深低温与工业气体领域的标杆企业。其技术积累与业务布局为切入可控核聚变赛道奠定了核心基础,主业优势与聚变领域的技术协同,正是产业基金聚焦该方向的重要支撑。
作为国内第一台空分设备的制造者,杭氧股份深耕深低温和气体分离领域70余年,目前已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空分设备制造商之一,大型、特大型空分设备产量和销量全球第一,空分设备国内市占率超50%,已为国内各行业提供空分设备4000多套,6万及以上等级特大型空分产量和销量全球领先,空分设备最大等级达12万 m³/h。公司形成 “空分设备制造 + 工业气体运营” 的双主业格局,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7.16亿元,气体业务收入占比稳定保持在60%左右,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引擎。
核聚变反应堆超导磁体需在-269℃(4K)环境下实现超导,而杭氧股份凭借多年技术沉淀已构建全流程低温解决方案。
依托 “基础理论研究 — 核心技术攻关 — 产品研发 — 应用场景研究” 四位一体的研发体系(以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公司在低温领域打破多项国际垄断:预冷环节可提供-196℃液氮系统,核心冷却环节自主研制万瓦级氦制冷机(热效率超98%),储运环节40ft液氦罐箱静态无损贮存达80天(国际先进水平),还可提供低温阀、真空钎焊炉等配套设备,形成 “设备+系统+服务” 全链条能力。
在参设产业基金之前,杭氧股份已通过加入行业联盟、斩获商业订单等实质性动作,完成了在核聚变领域的初步卡位,不仅印证了其技术实力与市场认可度,也为基金后续投资提供了 “技术验证 + 资源对接” 的双重保障。
2025年9月,杭氧股份加入安徽省聚变产业联合会,目标推动聚变技术2035年前商业化。通过联盟可获取政策、技术动态及资源对接机会,同步掌握国内聚变实验堆进展,为技术适配奠定基础。
2025年10月,杭氧子公司(杭州杭氧低温液化设备有限公司)中标聚变新能(安徽)低温氮系统项目,服务于BEST紧凑型聚变装置,需输送-253℃(20K)低温氮气保障实验精度。此次中标是其低温技术首次商业化验证,打破国外垄断,为承接更大规模聚变项目积累业绩,也为基金投资提供 “技术协同标杆”。
二、低温系统的核心功能与国内供应商(部分)
低温系统是可控核聚变装置的 “超低温心脏”,其性能直接决定聚变反应堆的运行稳定性与能效水平,承担三大核心功能:
- 超导磁体冷却:通过液氦(或液氮)将超导磁体温度降至 4 K(约 ‑269 ℃)以下,使磁体进入零电阻状态,产生强约束磁场,为等离子体提供磁约束。
- 磁约束支撑:超低温环境保证超导磁体的可靠运行,进而形成稳定的磁约束场,使等离子体能够在高温等离子体核心区域保持足够的约束时间,实现持续聚变反应。
- 介质回收与纯化:对昂贵的氦气等低温介质进行闭环回收与提纯,氦气纯度要求达到 99.999 %以上,回收率常在 99.9 % 以上,从而显著降低运行成本。
除杭氧股份外,国内其他企业同样依托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牵引(如EAST、CRAFT等国家级聚变工程)与政策支持,近年来在核聚变低温系统领域快速实现突破。这些企业聚焦细分技术赛道,在关键设备国产化、工程化验证与特定场景适配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逐步打破国际龙头的技术垄断,尤其在国内聚变科研项目与中小型示范堆中,展现出显著的成本优势与快速响应能力,成为国产替代浪潮中的重要力量。
中科富海(全称中科富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产业化公司。依托理化所核心技术成果转化,中科富海厚积薄发,在20K-2K温区大型低温工程领域,持续突破温区和制冷功率极限。基于自主开发的系列化高速气体轴承透平膨胀机、超低漏率超流氦负压换热器、高稳定性离心冷压缩机、大型复杂低温系统的集成与调控等核心技术,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 40L/h、70L/h、400W、500W、850W、1kW、2kW、4kW等全谱系氦制冷及液化装置产品三十余套,成功应用于韩国国家核聚变研究、可控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大科学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大型低温核心装备的自主可控。
中科富海自主研发的850W@4.5K大型氦制冷机已稳定运行超过15000小时,为国之重器提供极低温环境保障;4000W@4.5K大型氦制冷系统稳定运行,为超导腔和超导磁体提供必要的低温工作环境;由理化所研发设计、中科富海制造集成的18kW大型制冷机系统将用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中。
韩国KSTAR核聚变装置:作为中科富海聚变低温装备出口的代表性项目,200W@4.5K氦制冷机于2019年运抵韩国,成功应用于韩国国家核聚变研究所KSTAR装置的中性束注入器(NBI)升级改造项目,为低温冷凝泵系统提供核心冷源。该装备的成功交付与运行,不仅实现了国产聚变级低温装备的首次出口,更标志着中国低温技术获得国际认可,成为中韩核聚变合作的重要纽带。
中国环流三号(HL-3)装置:中科富海500W@4.5K氦制冷机在项目现场通过用户验收。氦制冷机进行了各种模式的性能测试及连续稳定运行工况,实测制冷量达到547W@4.5K冷量,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将为中国环流三号(HL-3)装置低温系统提供全面支撑。
能量奇点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中科富海为能量奇点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500W@4.5K氦制冷机在项目现场通过用户验收。该套氦制冷装置将为可控核聚变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低温系统提供全面支撑。
中科清能(全称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6月,由中国广核集团联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等机构发起设立,核心团队成员曾深度参与EAST、CRAFT、ITER等多个全球知名的重大聚变项目,在深低温系统的设计、工程交付能力以及长期运维能力上具备先发优势,成立仅3年便成为国内聚变低温领域的 “黑马”。
2025年10月15日,中科清能研发制造的3kW@4.5K氦制冷机在合肥一次启机成功,截至2025年10月20日,该装备已安全稳定运行超过120小时,实际运行的制冷量达到3kW,满足设计指标。该装备是目前中国核聚变领域已投产的最大制冷功率氦制冷机,将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CRAFT(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的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未来布局上,计划2026年发布国内首套面向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深低温感知系统 ,该系统的极低温测量精度(±0.001K)也可直接应用于聚变装置的温度监控,通过聚变+量子双赛道技术协同,强化在深低温控制领域的壁垒,目标成为 “未来能源与算力系统中的冷端基础设施平台”。
参考链接:
- https://stock.finance.sina.com.cn/stock/go.php/vReport_Show/kind/search/rptid/796988934258/index.phtml
- https://www.52by.com/article/185955
- 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508301737005191_1.pdf?1756594277000.pdf
-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10-22/doc-infuszpx37615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