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山报:从登月壮举到兆瓦能量,核聚变需要“冷战”下的竞争

· 时事动态

5月28日,来自以色列的仿星器商业化聚变公司nT-TAO首席执行官Oded Gour-Lavie在《国会山报》(THE HILL)刊文《From moonshots to megawatts: Fusion’s Cold War moment》。以下是报道内容:

broken image

1969年,当Neil Armstrong踏上月球表面时,他宣称这是 “人类的一大步”。这一标志性时刻通过全球模糊的电视屏幕被记录下来,它不仅是人类创造力的胜利,更是美苏军备竞赛下地缘政治激烈博弈的产物。

被冷战生存焦虑驱动的竞争,看似矛盾却推动了人类进步。如今,我们正站在另一个变革性里程碑的门槛上——实现实用化核聚变。而这一次,竞争(尤其是美、中、欧之间的竞争)可能再次成为关键。

理想主义者常倡导全球合作,期望资源共享与共同进步。但历史现实表明,竞争压力往往能催生更快、更实质的成果。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缓慢进展便是例证:这个由美、中、俄及多个欧洲国家等35国参与的合作项目,暴露出跨国协作中固有的低效性。

ITER于1985年首次提出,其时间表却一再推迟,首次等离子体放电预计最早要到2034年。研发挫折、官僚惰性、国家利益冲突、资金不稳定及漫长谈判,严重阻碍了进展。

与ITER的拖延形成对比的是私人企业和国家核聚变项目的突飞猛进。在美国,由学术智慧和大量私人投资驱动的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等企业已达成关键里程碑:该公司近期展示了突破性的高温超导磁体,这是迈向可行聚变能源的关键进展。如今,全球超过50家私人初创企业已吸引超80亿美元投资,都在争相成为首个实现核聚变商业化的参与者。

中国也在积极推进核聚变雄心。中国研究人员在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俗称 “人造太阳”)上的工作取得突破:近期将等离子体在1.2亿摄氏度以上维持了400多秒(编者注:2025年1月,EAST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这一成就让核聚变向实用化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些成果表明,当赌注足够大时,竞争动力能以国际合作难以企及的速度加速进步。

欧洲在核聚变领域也正从ITER的 “合作方” 转变为强劲竞争者。欧盟长期通过EUROfusion(欧洲核聚变研发创新联盟)等计划支持相关研究,协调众多欧洲实验室的工作。英国JET、德国的Wendelstein 7-X仿星器等设施已取得重要突破,彰显了欧洲推进聚变技术的决心。此外,德国Marvel Fusion等欧洲初创企业吸引大量投资开发创新聚变方案,标志着欧洲在全球聚变竞赛中转向更具竞争性的立场。

历史的相似性颇具启示:冷战时期的美苏军备竞赛催生了空前的技术成就。除了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这场竞争还推动了微电子、通信、材料科学和计算领域的发展。超越地缘政治对手的强烈渴望,促使各国突破技术极限,持续带来广泛益处。

如果NASA当年必须与多个国际伙伴协商每一项决策,人类能更早实现登月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多边共识建设即便初衷良好,也往往会拖慢决策、削弱雄心。

这一教训直接适用于核聚变竞赛。随着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全球能源需求预计到2050年将增长近50%,核聚变能源所承诺的 “清洁、丰富、近乎无限的能量” 已成为迫切需求。它有望为全球能源电网脱碳、缓解化石燃料引发的地缘政治紧张,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稳定能源。

当然,竞争并非没有批评者。有人认为它会导致重复劳动、技术保密或地缘政治紧张。但历史和当前核聚变进展表明,当合作可能陷入停滞时,竞争能明确焦点、优化资源并加速进程。

事实上,美、中、欧之间的竞争不仅关乎技术优势,更在塑造地缘政治联盟、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并可能重新定义21世纪的领导力。正如美国在太空竞赛后成为全球科技和经济强国,

核聚变领域的胜者可能主导未来全球能源与技术治理的标准。核聚变技术本质上能带来广泛的人类福祉。即便初期突破集中在特定地区,因其巨大的经济和环境优势,这些成果终将向全球扩散。如同卫星技术和计算等太空衍生创新,核聚变的益处将惠及全人类。

COP28气候谈判(编者注:2023年12月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八届会议)凸显了国际合作的固有困境:即便就减少化石燃料生产达成最低共识(如 “脱离化石燃料转型” 协议)也充满政治争议,且成效甚微——达成的表面协议更多迎合地缘政治权力博弈,而非有意义的气候解决方案。此类官僚拖延和折中结果表明,人类已无法仅依赖多边合作。

归根结底,核聚变竞赛不仅是一场地缘政治较量,更是人类生存与全球繁荣的关键竞争。尽管竞争未必总是和谐或高效——太空竞赛亦然——但它推动了人类的巨大进步。在人类迫切需要解决方案的当下,允许核聚变竞赛自由展开,可能再次带来迅速而变革性的突破。我们的星球与未来,正依赖于拥抱这股竞争动力。

参考资料:

  • https://thehill.com/opinion/energy-environment/5320222-1b-fusion-race-nuclear-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