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公开《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工信部联原〔2025〕191号),以推动有色金属行业平稳运行和转型升级,确保行业发展质量与效率双提升。

一、主要目标
按照《工作方案》要求,2025-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经济效益保持向好态势,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 数字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二、部分举措
《工作方案》第三部分“工作举措”第1条指出:
加强资源勘查与利用。
实施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铜、铝、锂、镍、钴、锡等资源调查与勘探
,形成一批找矿新成果。完善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方式,科学有序投放矿业权。支持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资源绿色高效采选冶技 术及装备攻关,提高资源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强化废铜、废铝等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以及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建成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基础数据公 共服务平台,为矿产资源利用等提供精准高效服务。
第2条指出:
促进高端产品创新发展。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需求,
推动超高纯金属等高品质原料、铜合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贵金属功能材料、高端稀土新材料等攻关突破,提升铝合金及镁合金结构材料、硬质合金及制品等产品综合性能。
深入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落实《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支持有色金属新材料、低碳冶炼工艺等中试平台建设。发挥重点新材料平台作用,支持企业开展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加快材料应用验证及迭代升级。
第8条指出:
提升稀有金属应用水平。
围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 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高纯镓、钨硬质合金、全固态电池材料等高端产品应用验证,
推进超导材料、液态金属、高熵合金等前沿材料的创新应用。
鼓励 下游用户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开放应用场景,打造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培育新兴市场。
三、超导材料、液态金属在核聚变的应用
1.超导材料
超导材料是一类在特定条件下(临界温度、临界磁场、临界电流)呈现
零电阻
和
完全抗磁性(迈斯纳效应)
的特殊材料,其核心特性直接解决了传统导体在强电流、强磁场场景下的 “能耗” 与 “磁场强度不足” 问题。
超导材料的核心价值是为磁约束核聚变装置提供
高磁场、低能耗的超导磁体系统
——磁场强度越高,等离子体约束效果越好,聚变反应效率越高;零电阻特性则避免了传统铜线圈因强电流产生的巨额能耗。
2.液态金属
液态金属
是指在室温或接近工作温度下呈液态的金属或合金,兼具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流动性,同时具备液态物质的柔韧性和可变形性。
未来,在核聚变反应堆运行时,由于其内部是一个极端恶劣的环境,以固态材料作为面向等离子体的材料,很难抵抗住极高的热负荷、强烈的中子辐照和等离子体的轰击。因此,液态金属成为可供考虑的解决方案,在
作为面向等离子体的包层/第一壁材料、氚增殖剂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参考链接:
- 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tz/art/2025/art_5f72b18071ec49b5916bb9f99e5887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