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彭博社报道称,在周四的SOSV气候科技峰会上,由Chris Sacca掌舵的风险投资公司Lowercarbon Capital(低碳资本)宣布正在为其支持的第二只核聚变专项基金进行募资。这标志着该机构在核聚变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加注。
一、Chris Sacca是谁?
Chris Sacca是一位美国硅谷的传奇风险投资家,以其精准的早期投资眼光和特立独行的风格而闻名。他最为人熟知的成就是在Twitter和Uber等公司初创阶段便进行投资,获得了巨额回报,这使其个人财富显著增长,并晋升亿万富翁行列 。
在取得一系列成功投资后,Sacca将其重心转向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域,创立了Lowercarbon Capital 。该风险投资机构专注于支持具有巨大潜力的气候科技初创公司,其中核聚变能源是其重点关注的赛道之一 。
简单来说,Chris Sacca是一位从投资消费互联网巨头成功转向押注未来能源革命的著名投资人,正积极运用其资本和影响力推动核聚变等前沿气候技术的发展 。
二、资本涌入,四年投资额飙升5倍,私人资本主导赛道
近年来,全球核聚变领域吸引了大量私人资本。
根据聚变工业协会(FIA)2025年7月发布的年度报告,参与调查的全球聚变企业累计融资金额已达到97.66亿美元,其中私人资本投资高达89.71亿美元,公共投资为7.95亿美元。当前累计融资超过10亿美元的一共3家:分别是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TAE Technologies和Helion Energy。在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期间,新增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8家,从高到低分别是Pacific Fusion(9亿美元)、Helion Energy(4.25亿美元)、Marvel Fusion(2亿美元)、TAE Technologies(1.5亿美元)、Proxima Fusion(1.5亿美元)、ZAP Energy(1.3亿美元)、Tokamak Energy(1.25亿美元)和Focused Energy(1.1亿美元)。
在这一活跃的市场中,Lowercarbon Capital以其密集的投资出手频率,成为全球核聚变领域最活跃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 。其投资组合广泛覆盖了包括Z箍缩、高温超导托卡马克、仿星器、激光惯性约束等多种技术路线的公司,例如ZAP Energy、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Renaissance Fusion、Thea Energy、Xcimer Energy、Pacific Fusion以及Avalanche Energy 。
三
、投资布局:多路线并行发展
Lowercarbon Capital的投资并非盲目押注,其投资组合中的企业展现了核聚变技术路线的多元化:
托卡马克路线的领跑者: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CFS)是核聚变领域获得私人资本最多的初创公司之一,累计融资超过20亿美元 。其核心技术是使用高温超导(HTS)磁体来建造更紧凑、成本更低的托卡马克装置。CFS与科技巨头谷歌签署了电力采购协议,计划在2030年代从其ARC电厂向谷歌输送电力 。
惯性约束与其他磁约束技术的探索者:
Lowercarbon Capital同样关注托卡马克之外的替代技术路径。例如,它投资了专注于脉冲磁驱动惯性约束聚变的Pacific Fusion,该公司在成立之初便获得了9亿美元的巨额融资承诺 。此外,它还支持了采用激光惯性约束路线的Xcimer Energy ,以及致力于仿星器技术商业化的Renaissance Fusion和Thea Energy 。
独特路径的开拓者:
Lowercarbon的投资组合中也包含探索更前沿技术的公司,例如采用Z箍缩技术的ZAP Energy ,以及专注于磁静电混合约束的Avalanche Energy 。这表明Lowercarbon的投资策略兼具对主流技术路径的认可和对潜在技术突破的广泛探索。
四、投资逻辑与行业展望
Lowercarbon Capital在核聚变领域的积极布局,背后是清晰的投资逻辑和对行业趋势的判断: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使命:
该基金的核心使命是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其投资逻辑是将解决地球环境问题视为具有广阔前景的优秀业务 。核聚变能源因其零碳排放、燃料丰富和潜在的高能量密度,被视为理想的“终极能源” 。
对技术商业化的乐观预期:
Lowercarbon Capital的创始人Chris Sacca等知名投资人对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前景保持乐观,他们认为随着多项技术路线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商业化运营的技术障碍正逐步被消除 。这种信心也体现在行动上,该机构正为其第二只核聚变专项基金进行募资,且规模预计将显著超过2022年设立的首只基金(2.5亿美元)。
应对AI能源需求的战略眼光: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导致数据中心耗电量激增,科技巨头对稳定、清洁的基荷电力需求迫切。核聚变能有望满足这一未来巨大的能源需求,微软与Helion Energy、谷歌与CFS签署的电力采购协议都印证了这一点 。Lowercarbon Capital的投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对准这一未来的能源需求缺口。
全球资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涌入核聚变领域。据聚变工业协会(FIA)报告,过去五年间,行业总投资额已从2021年的19亿美元飙升至2025年的
97亿美元
,展现了市场对技术商业化的坚定信心 。这股投资热潮的背后,既是资本对“终极能源”破解气候与能源难题的长期看好,也是对AI等耗电产业未来巨大需求的战略布局 。随着资本持续加注,核聚变商业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