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反场箍缩研究的标杆:Consorzio RFX

· 探秘实验室

6月28日,我们介绍了探索多样化技术路径的高校力量: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Madison Symmetric Torus(MST)是其开发的代表性装置之一,兼具托卡马克和反场箍缩两种运行模式,使得同一装置内能直接比较两种环形等离子体构型。本篇文章,我们把视线转向同样具备这一功能的装置所在的欧洲实验室:意大利Consorzio RFX。

一、实验室概述

Consorzio RFX成立于1996年,是意大利核聚变研究的核心机构之一,总部位于帕多瓦市。该联合体由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R)、国家新技术、能源与可持续经济发展署(ENEA)、国家核物理研究所(INFN)、帕多瓦大学(University of Padua)以及Acciaierie Venete SpA共同组建。这种多学科交叉的合作模式,整合了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和工业应用的优势,使其在磁约束核聚变领域独树一帜。

Section image

实验室的核心使命是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推动核聚变能源的商业化进程。其研究重点集中在反场箍缩(Reversed Field Pinch,RFP)和托卡马克(Tokamak)两种磁约束配置上,并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的关键技术研发,如中性束注入系统的测试。Consorzio RFX拥有约200名员工,包括等离子体物理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实现的完整科研链条。

二、研究领域

Consorzio RFX的研究覆盖了核聚变能源开发的多个关键领域,其科研活动既注重基础物理机制的探索,也关注工程技术的突破。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等离子体物理与约束机制

  • 反向场箍缩(RFP)研究:作为全球最大的RFP装置RFX-mod的运营方,实验室致力于研究RFP等离子体的稳定性和约束特性。RF 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磁场方向在等离子体边缘反转,形成自组织的螺旋磁场结构。通过主动控制磁流体动力学(MHD)模式,Consorzio RFX 成功实现了准单螺旋态(Quasi-Single-Helicity, QSH),显著提升了等离子体的能量约束时间。例如,在QSH模式下,等离子体电流可达1.5MA,电子温度超过1keV,为高约束运行提供了新的思路。
  • 托卡马克配置实验:RFX-mod的灵活性使其能够切换至托卡马克模式,研究低安全因子(q(a)<2)下的等离子体行为。这种 “一机两用” 的特性为比较两种磁约束配置的物理机制提供了独特平台。例如,通过动态控制等离子体位移和椭圆度,实验室成功实现了D型截面等离子体的稳定运行,并探索了边缘湍流抑制的新方法。

2.射频加热与电流驱动技术

  • 中性束注入系统研发:Consorzio RFX负责ITER中性束注入系统(NBI)的全尺寸原型测试,包括SPIDER(离子源测试装置)和MITICA(全功率注入器)。SPIDER成功验证了100 keV负氢离子束的提取技术,而MITICA则正在测试1 MeV束流的长脉冲运行能力,为ITER的加热系统奠定了基础。
  • 射频等离子体源研究:实验室开发了基于射频驱动的等离子体源,用于高效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例如,在SPIDER中,射频功率通过感应耦合激发等离子体,实现了离子束电流密度超过355A/m²的目标,满足ITER的严格要求。

3.等离子体-材料相互作用与诊断技术

  • 第一壁材料研究:针对等离子体面对材料的高热负荷问题,Consorzio RFX测试了多种材料,包括石墨、金属涂层和复合结构。例如,通过在石墨砖表面沉积钨涂层,显著降低了氢滞留量,提升了密度控制能力。此外,RFX-mod 2的升级中采用了更薄的石墨砖设计,结合铜制稳定壳,有效减少了等离子体与壁面的相互作用。
  • 先进诊断系统开发:实验室拥有超过1000个磁探针、汤姆逊散射系统和软X 射线诊断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和磁场结构。例如,RFX-mod 2新增的高分辨率磁探针阵列,可精确捕捉微湍流和磁岛的演化,为理论模型提供关键数据。

三、历史沿革

  • 1958年,开展电离气体(等离子体)早期研究。
  • 1979年,Eta-Beta II装置取得重要科学成果。
  • 1992年,RFX装置首次产生反场箍缩(RFP)构型的等离子体。
  • 1996年,Consorzio RFX成立。
  • 2003年,开始中性束注入(NBI)研究。
  • 2004年,RFX-mod装置通过实验证实了反场箍缩(RFP)构型中等离子体的自组织现象。
  • 2011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中性束测试设施(ITER-NBTF)项目启动。
  • 2018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SPIDER 装置开展首次实验。

四、实验装置

Consorzio RFX的实验能力依托于多个先进装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RFX系列三代装置(尤以RFX-Mod最为突出),以及ITER中性束注入系统的测试平台。RFX-Mod:曾是世界上几何参数最大、运行指标最好的反场箍缩装置,核心参数为:等离子体大半径2m、小半径0.459m、等离子体体积为10立方米,最大等离子体电流为2MA。

Section image

除了三代装置外,Consorzio RFX还建设有ITER中性束注入(NBI)测试平台:SPIDER与MITICA。

SPIDER(负离子源测试平台):作为ITER中性束系统的前端验证装置,SPIDER聚焦解决强流负离子源(H⁻)的核心挑战。目标是验证稳态高密度负离子生成(目标密度≥10¹⁷ m⁻³),满足ITER的50A级负离子束流需求,攻克铯催化稳定性与等离子体均匀性控制难题,避免束流畸变。

Section image

MITICA(全功率注入器):是ITER中性束注入器的1:1实体模型,承担从负离子加速到中性化全链条验证。测试1MeV中性束的长脉冲运行,验证ITER注入器的工程可行性,验证低温冷凝泵在极端热负荷下的抽气性能。

五、总结

Consorzio RFX以反场箍缩小众技术路线切入核聚变竞争,通过中性束注入、等离子体诊断等细分领域的突破,成为全球聚变生态中不可替代的"技术尖兵"。其反场箍缩装置创新经验,为ITER及未来商业聚变堆提供了关键模块化解决方案。在欧盟聚变战略持续投入下,RFX有望在紧凑型聚变装置领域开辟全新赛道。

参考资料:

  • https://www.igi.cnr.it/en/about-us/
  • https://www.igi.cnr.it/en/about-us/organisation/
  • https://www.igi.cnr.it/en/about-us/our-history/
  • https://plasma2.physics.wisc.edu/pub_files/journal/Martin64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