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R新闻专线发布最新消息​-真空容器维修

· 时事热点

7月15日,ITER新闻专线发布最新消息:真空容器维修

在装配大厅中,三个真空容器扇区的不合格项都经过了类似的处理:坡口接头处的凹陷被填充了金属,而凸起部分则经过加工,以恢复其几何形状至标称值。这些扇区现在或垂直站立,或水平放置,分别在前低温恒温器车间中进行部件维修操作。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和研究,#7扇区的维修工作于3月在装配大厅启动,预计8月下旬完成。紧随其后,#6扇区的维修工作也将开始。而#8扇区,作为受影响最严重的区域,其维修工作几周前已在前低温恒温器车间正式启动。

broken image

在单个扇区的坡口上,最多允许三台铣床同时操作。这种操作方式在#6扇区的下部尤为明显。#7扇区的维修工作自3月开始,预计8月下旬完成。#6扇区的维修工作预计将紧随其后。至于#8扇区,几周前在前低温恒温器车间开始了认真的维修工作。

上周,#7扇区坡口上的金属堆积作业完成了95%以上,加工工作也已完成一半。相比之下,#6扇区的堆积工作完成了约65%,加工工作刚刚开始。金属堆积是一项需要手工操作的精细工序,要求操作者高度集中注意力以确保填充的均匀性、均质性和可靠性。这一过程不仅精细,而且耗时——至少需要在两个扇区的坡口上沉积24公斤的金属填充物。#8扇区的维修将需要更多的填充材料,因此,这一过程将部分自动化。目前,组件内部已经安装了一个巨大的支撑结构,以支撑即将在本周安装的自动化焊接机。

铣削加工是一个自动化但同样耗时的过程。铣头需要以微米级的精度沿着坡口上的一系列预定位置剔除多余金属。每个位置大约需要10天才能完全加工完成,每个扇区的每一侧都有13个连续的位置需要覆盖。三台铣床可以同时在同一个扇区的不同位置进行操作。

这项工作既是一项需要精心工艺的手工活,也是一项工业生产过程,其特点在下面的画廊中得到了展示。

broken image

ITER的真空室模块组装是由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牵头的中法联合体承建的 。这个联合体已经成为ITER项目主机安装的唯一承包商,负责将真空室、冷屏和环向场线圈在装配大厅进行集成组装后,整体吊装到托卡马克堆坑内 。真空室模块共分为9个扇区,每个扇区单独完工交付,计划安装总工期为35个月 。这项工作对整个ITER项目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等离子体所与中核集团等单位组成的工程安装联合体在国际上中标了ITER主机安装的另一重大工程,将会进一步加快和推动ITER计划进程 。

ITER的真空室9个扇区是由多个国家联合制造的。具体来说,真空室由9个尺寸一样的扇形单元组成,其中4个部件来自韩国、5个部件来自欧洲,而突出的端口则来自俄罗斯 。这表明真空室的制造是一个国际合作的成果,由不同国家的团队负责不同的部分来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