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瑞士经济部长盖伊·帕梅兰(Guy Parmelin)与欧盟委员叶卡捷琳娜·扎哈里耶娃(Ekaterina Zaharieva)在伯尔尼签署了《瑞士‑欧盟计划协议》。该协议标志着瑞士将在2026年1月1日正式恢复为欧洲聚变能组织(Fusion for Energy,F4E)的成员,重新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
一、关键时间节点
1979年,
瑞士首次通过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与欧盟开展核聚变合作。
2007年,
ITER成立,瑞士以间接方式通过F4E参与项目。
2007‑2020年,
瑞士累计向ITER投入约2.745亿瑞士法郎,提供低温技术、机械工程、供配电、加热与诊断系统等关键部件。
2021年,
由于瑞士未与Euratom研究与培训计划保持关联,瑞士的ITER资格被暂停,成为“非关联第三国”。
2023‑2024年,
欧盟与瑞士就《欧盟计划协议》(EUPA)进行多轮谈判,旨在恢复瑞士在F4E与ITER中的成员身份。
2025 年11月10日,
双方在伯尔尼完成协议签署,恢复瑞士与欧盟在Horizon Europe、Euratom、Digital Europe等计划的全面联系,并明确瑞士将于2026年起成为F4E成员。
2026 年起预计正式恢复ITER参与资格,瑞士企业和科研机构将以与欧盟成员国同等条件参与ITER的部件采购、技术研发以及后续的运营与退役工作。
二、本次恢复赢得各方好评
欧盟委员Zaharieva表示:“今天的签署开启了欧盟与瑞士关系的新篇章,深化了我们在研究、创新、教育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伙伴关系。”瑞士经济部长Parmelin强调:“通过加入Horizon Europe与欧盟关键项目,瑞士与欧盟将共同投资于能力、技术和科学,建设一个更具竞争力和更紧密联系的欧洲。”
三、瑞士的聚变科研基础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全称是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法语),简称EPFL
。学校最早成立于1853年,后于1969年从洛桑大学独立出来,是一所由瑞士联邦政府直接管理的公立研究型理工类大学。EPFL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其科技、物理等学科都属于全球顶尖级别,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6位。学校下设七个学院,而SPC隶属于其基础科学学院(School of Basic Sciences)。
SPC,全称是Swiss Plasma Center,即瑞士等离子体中心
。前身可追溯到1961年成立的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SPC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聚变实验室,它也是欧洲聚变能发展联盟EUROfusion的成员。实验室主要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理论、基础实验等离子体物理、托卡马克物理、聚变反应堆材料、超导体开发与测试、回旋管和等离子体处理等领域的研究。
TCV,
全称Tokamak à configuration variable,是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下属的瑞士等离子体实验室最大的科研设施
,与德国ASDEX Upgrade、英国MAST Upgrade和法国WEST并称为欧洲四大中型托卡马克装置。该装置自1992年11月产生了第一批等离子体,1993年6月开始全面运行。其核心使命是:利用其高度专业化的等离子体成形能力,开发新型等离子体构型与位形。
在超导技术方面,
SULTAN实验室是国际公认的超导导体测试平台
,位于瑞士,隶属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瑞士等离子体中心(SPC,其前身为CRPP)
。
参考链接:
- https://www.eda.admin.ch/eda/en/fdfa/fdfa/aktuell/news.html/content/eda/en/meta/news/2025/11/10/_AfAX1ioyLE_IqIi_raOP
- https://www.sbfi.admin.ch/en/iter-fusion-for-energy-en
-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5_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