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日本Kyoto Fusioneering宣布与新西兰聚变初创公司OpenStar Technologies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前者将探讨利用自身在加热、氚循环以及包层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帮助后者推进悬浮偶极场商业化进程。

一、双方介绍
Kyoto Fusioneering
成立于2019年,是日本最早的专注推动核聚变商业化的公司,致力于开发先进核聚变技术以加速实现聚变能源。Kyoto Fusioneering专注研发核聚变能源生产的关键技术,如回旋管与氚燃料循环系统、能量转换(包层)系统,同时还可以为公共和私人核聚变开发商提供咨询服务。
OpenStar Technologies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新西兰惠灵顿,是全球唯一一家致力于开发悬浮偶极场反应堆(Levitated Dipole Reactor,LDR)的商业化聚变公司,目标2030年代实现商业核聚变发电。OpenStar以麻省理工学院LDX和东京大学RT-1开创的悬浮偶极场开创性实验为基础,采用偶极场固有的天然稳定性创造聚变反应堆为未来提供动力,其核心技术是利用高温超导材料(特别是REBCO线材)来构建能够限制聚变燃料的聚变磁体。2024年10月,其计划建造的悬浮偶极场反应堆(LDR)的核心部件-超导磁体“Junior”开始进入通电测试环节。
二、合作内容
双方计划本次合作,由Kyoto Fusioneering贡献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向OpenStar Technologies提供用于等离子体加热的回旋管系统,以及燃料循环和包层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Kyoto Fusioneering的首次技术输出,其已经交付或正在研发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DIII-D:
General Atomics负责运营的美国国家聚变用户设施。2023年11月,Kyoto Fusioneering宣布与General Atomics达成协议,将向DIII-D装置提供两台先进的回旋管,预计将在2026年部署。这也是Kyoto Fusioneering的回旋管产品首次集成到美国的聚变研究基础设施上。
MAST Upgrade:
即兆安培球形托卡马克升级版,由英国牛津的卡勒姆聚变能源中心(CCFE)运营管理,目前是英国最大的磁约束核聚变装置。Kyoto Fusioneering为之提供回旋管系统,包括回旋管、无制冷剂超导磁体(SCM)、匹配光学单元(MOU)和低压电源。
STEP:
2024年12月,Kyoto Fusioneering联合Oxford Sigma探索球形托卡马克中(STEP项目)氚增殖的创新方法。评估了两种新型高温概念,用于内部增殖包层设计,使用球形托卡马克典型的密闭空间。2025年3月,英国原子能管理局投入350万英镑,支持开发聚变极端环境下传感技术。16个项目中就包括了Kyoto Fusioneering承担的真实聚变环境下氚浓度传感器在液态锂和FLIBE中的应用开发探索性研究项目。
FAST:
2024年11月正式宣布启动的聚变能源示范电厂项目,预计将在2025年完成初步设计,2030年代末进行发电示范。Kyoto Fusioneering参与其热管理、氚循环等诸多技术的研发。
ST-40:
核聚变初创公司Tokamak Energy开发的实验装置。2025年1月,日本Kyoto Fusioneering向Tokamak Energy交付了一套先进的大功率回旋管,预计将于今年安装在ST40球形托卡马克装置上。
近期,日本和英国密集沟通,并由
日本核聚变产业协会(J-Fusion)与英国核聚变产业集群(The Fusion Cluster)共同宣布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Kyoto Fusioneering的英国子公司也已搬入卡勒姆园区。
参考资料:
- https://kyotofusioneering.com/en/news/2025/06/30/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