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集成包层和热循环,日本Kyoto Fusioneering公布UNITY-1最新进展

· 时事动态

近日,来自日本的核聚变技术开发公司Kyoto Fusioneering(KF)公布了其UNITY-1集成包层与热循环设施的最新进展:已经完成UNITY-1的大型系统部件(不包括热交换器和发电涡轮机)的建设,还成功将液态金属加热至500°C并完成系统循环等一系列测试,所有测试进展均符合设计预期。

Section image

一、行业需求下的技术方向:为何关注“热循环”与“燃料循环”

聚变能源被认为是具有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但其商业化进程中存在两项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将聚变反应产生的高温热能有效转化为电能(目前多数实验室级聚变装置尚未涉及能量回收环节);二是如何实现聚变燃料(尤其是氚)的增殖与回收。由于氚的天然储量较少,商业电站需通过“包层系统”在反应堆内部实现氚的增殖,并从冷却剂中分离回收,才能形成完整的燃料循环。

过去数十年,全球聚变领域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点火’与‘等离子体持续燃烧’方面。不过,即便实现了1亿度等离子体的约束,若无法解决热能转化与燃料循环问题,聚变能源要真正走向应用仍面临挑战。

2022年,KF启动UNITY计划,旨在对关键聚变系统和组件进行综合测试。为了加速发展,该项目后来演变成两个项目:

UNITY-1:不涉氚,因此没有真实的聚变反应,重点用于测试聚变包层和热循环系统,演示提取和转换能量的过程。

UNITY-2:涉氚,由KF与加拿大核实验室(CNL)合作开发,旨在验证聚变燃料循环系统,确保为聚变堆芯提供持续的燃料支持。

二、UNITY-1的技术思路:以“模拟环境”验证“应用能力”

作为一个综合测试研究平台,UNITY-1核心设计思路是:用“模拟聚变工况”替代“实际聚变反应”,优先验证“能量提取与转化”“燃料回收”这两大子系统的可靠性。

UNITY-1选用锂铅合金(LiPb)作为核心冷却剂,这一选择经过了多方面考量。作为冷却剂,材料需要满足三项关键要求:在1000℃的高温环境下保持化学稳定性、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能(确保热能的有效传递)、能够通过中子轰击产生氚(为聚变反应提供自主的燃料来源)。KF研发团队通过对比熔盐(FLiBe)与纯锂(Li)系统的性能发现,锂铅合金的综合表现更优。

为避免锂铅合金在管道内出现停滞(可能导致局部过热),工程师设计了兼顾“流体动力学”与“热应力”的管道布局;与此同时,平台还配备了专门的隔热系统,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损失,从而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并确保高效运行。

另一个研究重点是了解液态金属在强磁场中的行为,这是磁聚变环境固有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KF正在使用能够产生高达4T磁场的超导磁体进行流动测试。

三、KF下一步计划:验证基于液态金属的发电技术和VST技术

展望未来,KF计划安装一台热交换器,用于将液态金属的500°C热量传递至空气中;随后将安装一台发电涡轮机,利用加热后的空气发电。这些系统共同作用,将在UNITY-1装置上全面演示基于液态金属的发电技术。

长期来看,KF的目标是演示温度高达1000°C的热量传输技术,这一温度水平与未来商业化聚变反应的预期能量输出相匹配。

除发电测试外,UNITY-1装置还用于验证真空筛盘(VST)技术。该技术的作用是提取氚等氢同位素,这也是聚变发电厂包层系统的一项关键功能UNITY-1会让含有氘的液态金属在VST内部循环,液态金属在此过程中形成液滴,最终实现氢同位素的回收。KF还计划开展性能评估测试,以评估聚变燃料的回收效率,进而证明该系统具备支持完全一体化聚变燃料循环的潜力。

参考链接:

  • https://kyotofusioneering.com/en/news/2025/10/07/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