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MHI)宣布获得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QST)的制造合同,为ITER项目生产20台偏滤器核心部件——外垂直靶板(Outer Vertical Target,OVT)。此次订单为新增批次,三菱重工累计承担的外垂直靶板制造数量达到38台。

一、公司介绍
三菱重工,全称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1950年1月正式成立,最早可追溯至1884年,现为是日本核心重工业集团。三菱重工以
造船业起家
,逐步发展为横跨能源、航空、国防的
重工业巨头
,技术实力覆盖传统制造与尖端脱碳领域,为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设备制造商。
二、项目内容
偏滤器是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堆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核心作用是排出核聚变反应中堆芯等离子体产生的氦(He)灰等未燃烧燃料及杂质,从而稳定等离子体约束状态。
ITER项目的偏滤器需承受的热负荷高达20MW/平方米,这一数值相当于小行星探测器再入大气层时的表面热负荷,约为航天飞机表面热负荷的3倍。面向等离子体的外垂直靶板需在等离子体热负荷与粒子负荷的严苛环境下工作,因此其结构形状极为复杂,对先进制造及机械加工技术提出了极高要求。
ITER计划安装58台偏滤器,日本负责全部58台外垂直靶板的制造工作。在这58台外垂直靶板中,三菱重工已承接首批6台(2021年)及第二批12台(2024年)的生产订单。此次新增第三批20台订单后,三菱重工承接的生产总量将达38台。剩余20台暂时尚未确定将会交由哪家来负责,但是日立(Hitachi)在今年7月已经向ITER交付了偏滤器外垂直靶板的原型件。
三菱重工此次获单,基于其在核聚变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该公司已于2024年完成外垂直靶板原型机开发,目前正推进实机制造,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包括钨铜复合材质微米级界面结合、五轴联动精密加工(加工误差控制在0.02毫米以内)及全流程质量检测体系等。
三、未来展望
据了解,此前,三菱重工已获QST合同,负责制造ITER另一核心部件——环向场(TF)线圈(共19台,三菱重工承接5台),并已于2023年前完成全部5台线圈的交付。
放眼未来,三菱重工将继续推进偏滤器、水平发射装置等后续核心部件的制造工作。此外,该公司还将积极支持ITER项目之后计划建设的原型核聚变反应堆的设计开发,为实现核聚变能源贡献力量。
参考链接:
- https://www.mhi.com/news/25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