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2027年建成,BEST项目首度迎来重要部件集中交付

· 时事动态

近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迎来首批环向场(TF)线圈盒、首批磁体重力支撑组件的集中交付,这也是继上周10月1日BEST杜瓦底座安装落位后再次迎来重要部件交付。

一、BEST项目情况

BEST,全称Burning plasma Experimental Superconducting Tokamak,即燃烧等离子体实验超导托卡马克,预计将在2027年建成,届时有望成为全球首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主导设计,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承建。项目位于合肥未来大科学城。其核心使命是填补“实验堆”至“示范堆”的工程化空白,推动聚变能发电从实验室迈向商业化。

BEST将集成验证高温超导混合磁体中心螺管、水冷全钨壁、屏蔽包层、氚增殖包层、聚变能量提取、遥操作、ITER类型偏滤器、涉氚真空系统、多种加料系统、结合人工智能的集成控制系、破裂预测和防护、等离子体诊断及四种加热方式(中性束、电子回旋、离子回旋和低杂波)等聚变堆单元技术。

今年5月,BEST总装工作正式启动;10月1日,主机系统中最重的部件、也是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

二、BEST重要部件交付

1.首批环向场(TF)线圈盒

10月7日,就在CRAFT环向场(TF)线圈盒交付当天,BEST项目的首批TF线圈盒也同时交付。据悉,BEST项目TF线圈盒由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组建的项目团队统筹协调、合力攻坚,相继攻克了关键材料与制造工艺方面的难题,主要包括:

  • 完成30kW激光焊接技术研究,采用对称焊接与高精度激光检测,突破了大尺寸D形结构(高10米、宽5.5米、重58吨)的焊接变形控制。

最终,在多方支持和协调下。BEST项目实现了线圈盒高质量的精密制造,确保了部件在液氦温度(4.2K)下的可靠运行,且该部件的材料、工艺与制造标准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关键部件保障,贡献重要技术支撑。

Section image

2.首批重力支撑主体系统

BEST磁体支撑系统,由中部环向支撑、底部环向支撑和重力支撑构成。近日交付的首批重力支撑主体由19块1.9×0.92m钢板组成,不仅要承载环向场(TF)磁体系统的重量,还需要负担起TF磁体组件在冷却情况下的柔度和在运行状态下的刚度需求,因此对系统的材料性能及加工工艺要求极为严苛。首批重力支撑主体在设计与制造时,面临多重技术挑战,最终由聚变新能、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与贵州航天新力三方联合攻关并成功研制,其顺利交付也为BEST项目的如期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Section image

未来,项目团队将继续秉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全力以赴推动BEST项目建设,为确保实现聚变能源研发目标而不懈奋进。

参考链接:

  • http://www.jbxnah.com/display.php?id=457
  • http://www.jbxnah.com/display.php?id=458
  • https://mp.weixin.qq.com/s/knqO0n1EDpvvKyh_w3TFvw
  • https://mp.weixin.qq.com/s/Y68q4MqW2ZBMw_2jrRvz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