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新华社报道《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全文)》。
在公报第六部分“能源合作”中,双方高度评价中俄能源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将进一步挖掘能源合作潜力,持续巩固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巩固深化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能源合作格局,共同维护国家、地区和全球能源安全,推动保障所有人获得可负担、可靠且可持续的现代能源,推动公正、均衡的全球能源转型。
为此,双方商定:
- 支持两国企业深化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领域合作,持续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保障跨境能源通道安全稳定运行。
- 加强可再生能源、低碳能源、氢能、储能等新兴领域与碳捕集、碳利用和碳封存体系方面的合作。
- 继续推进田湾核电站和徐大堡核电站建设项目,确保按时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在此基础上深化和平利用核能领域合作,逐步推进热核聚变、快堆和闭式核燃料循环领域合作,基于互利共赢和利益均衡原则,探讨通过“一揽子”方式开展核燃料循环前端和新核电项目建设合作。
- 持续巩固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性,扩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对话。支持保障开放、公平竞争、非歧视和自由的能源市场。
- 持续加强中国国家核安全局与俄罗斯联邦环境、工业与核监督局在核安全监管领域的合作。
- 支持2025年举办第七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进一步扩大两国企业间务实合作。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22日新华社发布的《中俄总理第二十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全文)》的第五部分中就已提及能源相关的合作,对比可见,去年公报侧重“积极推进”,今年则升级为“逐步推进”,措辞变化体现了两国在核能领域持续深化合作的意愿,相关议题正稳步向前推进。
以下为中俄总理第二十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第五部分的内容:
双方指出,中俄全方位、多层次能源合作成果丰硕,重申将促进能源合作持续拓展和高质量深入发展,确保能源贸易可持续发展并就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开展合作,以独立和自由选择、技术中立实现能源结构平衡,兼顾各国特点实施能源气候政策基础上,以公正、有序、平等的方式推进能源转型。
为此,双方商定:
深化石油、天然气(包括液化天然气)、煤炭的勘探、开采、加工和运输等领域多层次合作,保障中俄油气管道稳定建设及运行,推进液化天然气领域项目合作,发展电力合作,支持现有能源合作项目,以及研究包括跨境项目在内的能源领域新项目。
发展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碳市场等新兴领域合作。
在已成功实施的田湾核电站和徐大堡核电站经验基础上,深化民用核能领域合作,积极推进热核聚变、快中子反应堆、核燃料闭式循环合作,按照互利共赢、利益均衡原则探讨以一揽子方式开展核燃料循环前端和共建核电站合作。
参考链接:
-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511/content_7047103.htm
-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8/content_6969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