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科学》(Science)发文,报道了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利用深度学习网络成功实现NIF“点火”预测。论文标题为《Predicting fusion ignition at the 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 with physics-informed deep learning》。

一、项目背景
美国能源部(DOE)的ICF计划,旨在通过全球强大的激光系统——国家点火装置(NIF)实现核聚变点火。其原理是利用激光压缩含氘氚(DT)的毫米级靶丸,使燃料在高温高压下发生聚变反应,当聚变能量超过驱动激光能量时,即达到美国国家科学院(NAS)1997年定义的 “点火” 标准。
2022年12月5日,NIF在实验中首次达成这一目标:2.05MJ的紫外激光驱动产生3.15MJ的中子聚变产额,验证了点火的可行性。(编者注:NIF在今年4月的实验中,实现第八次“点火”,以2.08MJ的输入能量实现8.6MJ的能量输出,Q值创纪录的达到了4.13)。
传统ICF实验依赖计算机模拟优化设计,但模拟因简化假设(如对称性近似)与实验存在偏差,需通过 “射后调参” 匹配结果,但仍然仅适用于小范围设计调整。对于激光升级或全新设计,需能量化不确定性的预测模型,以解决稀疏实验数据、庞大设计空间和高计算成本的挑战。
二、核心方法

研究团队开发了融合辐射流体动力学模拟、贝叶斯统计、深度学习与迁移学习的预测模型,核心步骤如下:
1.大规模模拟数据库的建立
使用辐射流体动力学代码HYDRA,在Trinity超级计算机上生成超过15万次二维轴对称模拟,覆盖2021-2022年近重复实验(如N210808及其重复实验)的8维参数空间,捕捉激光波动、胶囊质量等不确定性因素。每个模拟需要耗费900个CPU小时,通过UQ Pipeline workflow管理。
2.贝叶斯统计与变异性模型
通过贝叶斯推理分析过往实验数据,构建 “变异性模型”:
量化实验间差异(shot-to-shot variability),生成与历史数据一致的输入条件分布;
采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学习多元正态分布的均值(μ)和协方差(Σ),捕捉参数间的物理相关性(如中子产额与散射比的关联)。
3.建立深度学习替代模型
用深度神经网络(DNN)训练模拟数据库的替代模型,替代计算昂贵的 HYDRA直接模拟,实现快速贝叶斯分析。该替代模型在原设计(N210808)上的平均R²达0.96,确保精度。
4.迁移学习适配新设计
针对新实验设计(如2022年12月的2.05MJ激光实验),无需重新生成大规模模拟:
通过随机配置(SC)生成57个关键参数点,执行少量新模拟;
利用迁移学习调整已有DNN(冻结中间层,训练首尾层),快速构建适用于新设计的替代模型,平均R²达0.88,满足预测需求。
三、实验验证与预测效果
1.关键实验预测
2022年12月的点火实验(N221204)前,模型预测:
74%概率超过盈亏平衡产额(较此前设计的0.5%显著提升);
50%置信区间为[2, 7.2]MJ,实际产额3.15MJ落在区间内;
其他观测指标(如散射比、离子温度)也与预测一致。
2.重复性验证
后续重复实验(如N230618、N230729)的结果均符合模型预测的95%置信区间,验证了模型对变异性的捕捉能力。
3.模型优势
相比单一指标预测,模型通过物理相关性(如产额与散射比的关联)缩小预测范围,避免结果模糊,例如将产额可能范围从0.1-15MJ约束至更窄区间。
四、应用价值与未来展望
1.实验设计决策支持
量化实验成功概率,辅助判断是否开展附加实验(如高成本中子源研究);
优化靶丸选择与设计修改,降低产额变异性。
2.设施升级评估
可预测激光能量/功率提升对聚变性能的影响,为NIF升级提供依据。
3.方法普适性
融合物理模拟、统计与机器学习的框架,可推广至其他需基于稀疏数据预测的复杂系统(如航空航天、高能物理)。
五、总结
该项研究首次通过物理信息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核聚变点火的定量、可靠预测,其核心创新在于整合大规模模拟、贝叶斯不确定性量化与迁移学习,解决了传统方法在新设计预测中的局限性。
2022年12月的成功“点火”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ICF实验优化与复杂系统预测提供了范式,推动核聚变研究向实用化迈进。未来还计划在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上扩展应用,实现自动优化设计的鲁棒性评估。
参考链接:
- https://www.miragenews.com/ai-model-predicts-ignition-in-fusion-experiment-1515319/
-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m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