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美国仿星器商业聚变公司Thea Energy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其研发的 “Canis” 3×3 高温超导(HTS)平面线圈阵列成功验证了仿星器磁场整形的核心能力,闭环控制误差仅0.56%-0.60%,突破了传统模块化线圈的技术与成本桎梏,为商业化聚变装置开辟了新路径。

一、传统仿星器的 “痛点” 与创新方案
作为可控核聚变的关键装置之一,仿星器长期受限于 “模块化线圈” 的复杂性。这类非平面线圈需在三维空间中满足严苛公差,制造难度大、成本高昂,美国 NCSX(National Compact Stellarator Experiment)项目甚至因线圈问题被迫终止。
Thea Energy成立于2022年,技术创新源于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的专利技术:采用 “平面环绕线圈+平面整形线圈” 组合生成三维磁场。其中,整形线圈以 “瓦片式” 排列在真空容器外,可组成可拆装的 “场整形单元(FSUs)”,不仅降低制造复杂度,还能简化维护——这一设计使Eos(该公司首台集成聚变系统)无需复杂模块化线圈即可形成优化磁场。

二、Canis阵列:从设计到制造的突破

为验证技术可行性,Thea Energy打造了 “Canis” 3×3磁像素阵列,由9个HTS平面线圈组成,核心突破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 材料与性能:Thea Energy 选用稀土钡铜氧化物(REBCO)超导带材,基于其在20K、14T组合磁场下的工程验证——在导体总场强超14T时,仍可保持≥200A/mm²的绕组电流密度(设计值,约为材料临界电流的30%)。单线圈仿真显示,20K下最小临界电流达549A,远超150A的标称运行电流(裕度2.7倍),为高场稳态运行提供了冗余设计。
- 结构优化:采用 “焊接金属绝缘(SMI)” 架构,兼顾热导性与抗分层能力;非绝缘设计使线圈能通过匝间电阻绕过局部缺陷,实现被动失超保护,无需额外保护硬件。
- 高效制造:开发专用生产线,将双饼线圈(DP)生产周期压缩至3天内,且兼容3家供应商的REBCO带材,验证了规模化生产潜力。
三、测试结果:精度与稳定性双达标
在定制的低温测试系统中(20K超临界氦冷却,真空度达1×10⁻⁵torr),Canis磁像素阵列完成了关键验证:
- 生成与Eos相关的两种磁场形态(EOS1、EOS2),对应等离子体边缘的不同曲率区域;
- 采用LabVIEW实时控制系统与ATLAS扫描技术,在25cm处测量的磁场误差仅0.56%(EOS1)和0.60%(EOS2),远低于1%的目标;

- 蒙特卡洛模拟显示,即使考虑传感器与线圈位置误差,95%置信区间的误差仍≤0.94%,稳定性满足聚变运行要求。
Canis项目的成功验证了Thea Energy高温超导平面线圈的核心价值:相较于传统方案,其制造成本更低、周期更短,且可通过增加线圈数量扩展至大型装置。Thea Energy表示,下一步将测试瞬态磁场控制与失超保护,为Eos的集成与Helios(聚变试点装置)的规模化奠定基础。
参考资料:
- https://ieeexplore.ieee.org/abstract/document/11105783
- https://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11105783